经常有博友问我在美国给孩子看病就医的事情。于是今天当回热心大姐把在美国看病的这事儿说说。
看病的前提是钱,美国不是福利国家,65岁以上的老人是用政府资助的医疗保险,65岁以下的同志们就要自己掏腰包了。一般你在职的公司是负责医疗保险这一块的,雇主买保险给你,雇主付大头,员工每月只付几十块钱的医疗费用给雇主。具体付多少,也要看你的雇主。像我和他爸就职的公司是欧洲人开的,所以在医疗方面比较大方,福利相对美国公司要好些。没有工作的人,就需要自己购买保险了,保险费用不便宜,每月至少要开销300~500美金左右。如果你是高龄高危,保险费用会更加昂贵,也随时有被保险公司拒之门外的危险。在美国,没有保险的穷人大有人在,目前,奥巴马在实行一项医疗体制的改革,希望经过改革后每个人都能负担起保险。
看病需要出示保险卡。保险卡上除了你的保险公司的名称和保险号等信息外,还会注明你要负担的挂号费是多少。你去医生那里看病,挂号费用是由你持有什么样的保险计划决定的。去医院的紧急病房的挂号费会是普通挂号费的几倍,具体的金额也由你的保险计划决定。当然越好的保险,挂号费越低。去年的经济危机也影响了俺们公司的福利,刚入公司的时候,普通医生门诊的挂号费5美金,现在15美金,紧急病房的挂号费30美金,现在50美金!可见经济危机的大环境对资本家们的福利政策的影响。
美国看病的流程:先是去看医生,每个医生有自己的私人诊所,一些体检项目,验血、量血压、验尿等,就在诊所解决了。比如抽血的血样会送到专门的验血机构,然后报告会直接反馈给你的医生。你的医生基本是固定的,这个叫你的‘家庭医生’或‘私人医生’。他收集你所有的病例和档案。如果你不满意你的家庭医生,你是可以换的。所以,这样的竞争机制可能造成了医生对病人的态度比较好。当然我不反对,在美国医生的态度整体是比中国的医生要好,对病人更尊重,病人的所有信息全是绝对保密的。我至今也没听说过要给医生递红包的事情。你的保险政策的好坏也取决了你看医生的方便程度,越好的保险,病人的选择医生的范围就越广,可选的医生就越多;不好的保险往往是给你有限制的医生可选择,我们叫Network。也就是病人只能在保险计划允许的Network里面选择医生,那么专家的可选性就更低了。
在什么情况下看专家门诊?一般是有你的家庭医生推荐,比如你有肺部的问题,家庭医生会推荐给你肺部的专家,这样你拿着你家庭医生的介绍信,去看专家门诊。
有病就去医院么?答案是看病的情况。如果不是紧急情况,通常是你和你的家庭医生预约好时间,由家庭医生来诊断。如果是需要手术等‘大动作’,这个时候才是你被送到医院的时候,比如做胃镜检查啊,开刀啊等等。每个家庭医生都有自己所属的医院,他们在行政上不归医院管,医院只是他们行医的一个场所,在这里他们会有更多的资源和设备,大多数情况他们是在自己的门诊里看病人的。还有一个去医院的情况,就是去医院的紧急病房。你的家庭医生不是一周7天24小时工作的,你通常不可以没有预约直接就去看医生,这种情况下,病情危急,就要去医院的紧急诊所了。在这里,医生会为你做诊断和紧急的治疗后再决定你是出院吃药自愈,还是做住院治疗。
无论是去医院,专家门诊还是家庭医生诊所,费用是你的保险公司负责,但是也要看保险的好坏,不好的保险,病人需要负担一定的费用,有的时候数额不菲。很多曾经腰缠万贯的人因为生了一场病成了无家可归的人,这样的实例比比皆是。可见,一个好的保险对你在美国生活的重要性何等重要。
女性除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外还要有一个妇产科医生,如果你不怀孕生孩子没有妇科问题,你见妇产科医生的几率是每年一次,那就是每年一次的妇科检查,这个通常是保险公司的计划里包含的。如果你怀孕了,一般要每个月去妇产科大夫的诊所进行例行检查,还有其他指标的检查,有的时候诊所做不了,就拿着妇产科医生的介绍信去你妇产科医生所属的医院去做。接生也是在妇产科医生所属的医院进行的,所以你在选择你的妇产科医生的时候,千万别忘了看他行医的医院,要考虑到医院的好坏、设施问题还有离家远近的问题。
牙齿的保险计划是不跟你的医疗计划挂钩的,是另外一个保险公司负责。牙齿的保险包括一般很基本的项目,除了基本两年一次的洗牙和通常一年才能做一次的X光片等项目保险公司全负责,之外的项目保险公司不负责或者负责一定的百分比。好的计划,百分比大;不好的,自己就全掏腰包了。牙医也在自己的诊所工作,去看牙医,要给其诊所打电话预约,一般诊所不接受不预约的病人。
小孩子也需要有自己的儿科医生。这个在孩子出生前就要选好,我的是我的妇产科医生推荐的,孩子出生后,儿科医生第一时间赶到医院为孩子做例行的检查。同理,孩子也需要有自己的牙医。一般3岁前没有牙齿问题,是不需要看牙医的。3岁以后,就要开始例行的检查了。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你可以给你的家庭医生,妇产科医生和牙医打电话,他们通常有24小时的服务。有的小病就在电话上解决了,医生告诉你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有没有必要去医院等。我觉得在这点上,美国的医生也很敬业,孩子发烧通常发生在午夜,医生深更半夜给我们回电话也不足为奇。
虽然一般每个人有一个家庭医生,妇产科医生和牙医,孩子有一个儿科医生,并不意味你不可以有二个三个。有一个是因为你可以有个地方存档,好管理,也方便病人和医生。我的牙医和妇产科医生是固定的,换来换去几次后,找到了个最好的就不换了。小托的儿科医生是两个地方,一个是一个比较权威的医生,离我们工作近,而且他晚上开放诊所,对我们上班族很方便;另外一个离家近,平时任何时候,节假日去都不用预约,有病就可以直接开车过去,不用跑医院的急诊室,这里也是本地的儿科中心。疫苗我们是在一个地方打的。所以这要看父母的情况而定了。我个人的家庭医生也是两个,一个离工作近,另外一个在中国城,是个台湾医生。我喜欢这个台湾医生,就是去要坐几站地铁,有点远,不过好处是每年的体检他特别负责,大大小小项目查的那叫一个全,连我的听力和肺活量都查了。这个在美国的诊所很少见的。这样就保持着两个家庭医生,一个负责体检例行检查,一个负责小病啥的。
每年我都要至少看四次医生,2次洗牙,1次全面的体检,1次妇科检查。到了年底,12月份就是我进行全面检查的月份,来年我去找医生看我的报告,和医生讨论我过去一年的健康状况,哪儿不达标就来年努力注意一下。别看医疗全都报销,我的朋友里我知道的就我一个每年的这一次体检一次妇科检查二次洗牙坚持下来的,我认识的好多人四五年都不做体检和做妇科检查的,也没有固定的家庭医生。这些例行检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人们经常会用一些更‘重要’的理由把健康给遗忘了。年轻人啊,反而容易忽略这些生活的重头戏,健康不能吃老本,等后悔的时候就来不及了。
今天我去中国城约好了见我的台湾医生,回顾我09年健康报告。基本上各项指标‘一片大好’,就是胆固醇有些小小超标。正常是100~110,我的是135。总结了一下,这多出来的25可能是入冬以来锻炼减少,加上父母大人在伙食太好了,每天早上怎么也要来一个白煮蛋啊。
医生说,你每天一个鸡蛋,太多了!
我问:那我这个年纪吃多少合适?
医生答:一周一个撑死了。
天哪,幸亏胆固醇是在去葡萄糖之前查的,现在查还不二百五啦。吼吼吼~~~
我问医生大人:那您也一周吃一个?
医生答:一个月一个!
天哪,那我可受不了。
从今天开始,一周一个鸡蛋了,剩下的时间只吃蛋清!昨天晚上,我跟个病人似的冒着狂风在河边跑了半个小时,算是个好的起点吧。呵呵呵。
文章来源于:吴韵梅老师的39健康网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