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刊登在美国《移民与难民研究》杂志上的一份关于“纽约健康和营养检测调查报告”显示,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血液中铅、镉、汞等重金属含量高于来自其他亚洲地区的移民。铅比其他亚洲新移民高出44%。报告称,虽然这一情况堪忧,但随着一些措施的实施,前景不可怕。
报告中称可能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有关
近日抽检数据“镉米再现”消息不胫而走,公众哗然。土生万物,清除“镉米”背后的土壤污染,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全面会诊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绘制土壤重金属“人类污染图”。记者获悉,我国正在建立涵盖81个化学指标(含78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基准网,这项工作将有助于摸清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实际情况。无独有偶,一则“美杂志称中国移民体内重金属超标”的博文在昨日微博中流传。消息一出,再次引发部分网民对中国环境污染的担忧。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血液中铅、镉、汞等重金属含量高于来自其他亚洲地区的移民。对此,本报记者就这份报告进行了核实,从报告中可以看出,中国移民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虽然超过当地人的平均水平,但总体健康状况良好并优于当地人。而超标的重金属很可能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有关。
移民某些健康指标优于当地人
这则博文中称,去年刊登在美国《移民与难民研究》杂志上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血液中铅、镉、汞等重金属含量高于来自其他亚洲地区的移民。铅比其他亚洲新移民高出44%。报告称,虽然这些中国移民情况堪忧,但随着一些措施的实施,前景不可怕。
真实情况如何?本报记者昨日登录发布这份报告的网站,找到了这期的《移民与难民研究》杂志。这份报告的标题为“来自中国内地的纽约移民的健康状况”。报告首先指出,中国内地人口已经成为纽约新增移民的最大族群。这份报告将中国内地移民的健康状况与其他亚洲移民后裔做一比较,得出相关结论。报道称,统计发现,来自中国内地的移民,在某些健康数据上优于当地人,比如“体质指数”(BMI,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普遍偏低,腰围较细,同时高密度脂蛋白指数非常理想。此外,内地移民患疱疹病毒2型的概率也相对较低。但是,中国内地移民的血液中重金属含量明显超过任一对照族群。报告说,这些超标的重金属包括铅、镉、汞。
超标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
据悉,这项研究由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健康统计部门完成,数据则来自2004年“纽约健康和营养调查”项目中采集到的1999个样本,年龄在20岁或以上。文章中称,纽约近年来新增的中国内地移民,绝大多数来自福建省。虽然这部分人已经成为纽约新增人口中增长最快的族群,但关于这一群体的健康状况几乎是空白。此外,接受调查的目标人群均出生在中国内地,调查排除了出生在香港、台湾和澳门的纽约人,“因为后者长期生活在纽约,并且相对富裕”。在这1999个样本中,目标组为出生在中国内地的移民(87人),对照组则为非出生在中国内地的普通纽约人和其他亚洲移民的后裔。调查发现,中国内地移民在精神健康、生殖健康和心脏状况三方面都好于纽约居民的平均水平,但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此,报告中称,这可能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有关。纽约的中国移民平常大量进食蔬菜和海产品,这在一方面有助于降低心脏疾病的发病率,同时也增加了摄入过量汞的概率。此外,镉和铅可在人体内留存数十年,也许这部分超标的重金属来自中国内地,但这也并非绝对,“在短期内服用过传统的含铅药物,也会导致血铅超标。”报告指出。
对于这次对照结果,报告称,尽管某些重金属超标,但中国内地移民的健康状况要整体优于对照组。
本报记者单桂志
澳洲企业贴“无中国生产原料”标签
5月31日,中国网友@甜妞儿的欧麻通过微博曝光,澳大利亚婴幼儿有机食品品牌贝拉米在产品介绍书上赫然用黑体字印刷“重要的是,该产品未包含任何来自中国的原料”等字样,此事一经曝出,便成为网络热点。记者日前求证后,发现该宣传词确实存在。截至发稿,记者仍未得到该公司的回复。
多种产品印有“不含中国原料”
截至北京时间6月13日19点,在贝拉米的官网上,“没有任何来自中国原料”的宣传词依然停留于网页。该广告词是为推广新款有机婴幼儿奶粉所撰,不管是在“第一阶段”(专供0~12个月的婴儿)定制奶粉,还是在“第二阶段”(专供6~12月婴儿)定制奶粉,都印有不含中国原料的字样。此外,在其推出的辅食,比如果泥、米糊等产品中都印有该字样。
记者了解到,贝拉米号称澳洲第一有机婴儿食品品牌,产品包括奶粉、果泥等。其有机农场位于澳大利亚塔斯曼尼岛,所谓有机是指农场的所有奶牛不能食用人工喂养饲料,以及包括抗生素在内的任何药物。农场的牧草既不能用杀虫剂,也不用化肥。虽然宣传口号响亮,但贝拉米并非是澳洲竞争激烈的奶粉市场的主力军,其市场份额占有量远不及同类品牌可瑞康。
企业营销?
澳洲奶粉代购业从业人士表示:“这极有可能是贝拉米的营销策略,因为其在市场份额占有量上不及一些更好的品牌。而中国人成为目前国际奶粉市场最主要的购买力,为了激发中国消费者对该产品的兴趣,先由这种略带负面的营销策略入手,反而创造该产品的一个新卖点,有助于打开市场。”
此外,记者还联系了在澳洲的中国留学生雷希颖:“我对这种宣传不以为然,中国的食品安全隐患在国外虽然多有报道,这样的声明在很多外国人看来是一种质量保证,反而能够增加其产品的竞争力。但是,作为中国人在澳大利亚看到印有这种字样的产品摆放在货架上,确实很难堪。”但有网友认为,该企业的做法有损中国形象。
本报记者采访了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张光教授,他认为只要广告词所述属实,即其原料确实未有中国产品,那这则广告就符合《广告法》也不侵犯《消费者权益法》。另外,张教授认为,这则宣传词与国内某些奶粉“100%来自新西兰”相似,只是国外人的宣传更直接,而最应反省的却是国内各大奶粉生产商,如何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本报记者付启梦
文章来源于:腾讯新闻-国际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