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美资讯
律师介绍
attorney join in
旅美资讯

体验美国的社会文明
浏览次数:4159     添加时间:2012/11/16

1. 注重礼仪的国家
我到达圣何塞后的第二天,就去附近居民小区遛弯,浏览街容,接触一下美国人。我在人行道上边走边观看道路两旁的住宅和一棵棵叫不上名字的遮阳树。这时,一名美国中年男子向我迎面走来,走近后就是一声“Hello”(哈罗),然后微微一笑从容走过。我仓促应对,也回了一声“Hello”。后来我几乎天天外出遛弯,每天都能收获几次“Hello”,还有几乎同样多的点头和微笑。在我们居住的小区,“物业”的工作人员见到我们,不是“Hello”,就是“Hi”(嗨);在孙女所在的幼儿园,管理人员和老师每次和我们见面都“Hi”一声,没有不打招呼的时候,除非人家正忙着做什么事情。Hello和Hi在这里都有“你好”的意思,都是表示问候的习惯用语,只不过前者正式些,多用于陌生人;后者随便些,多用于认识的人。


见面打招呼表示礼貌,熟人之间容易做到,但跟陌生人打招呼就不那么简单了。试想,在北京街头,一个迎面走近你的陌生人突然说一声“你好”,或是冲你点头微笑,你心里很可能会说这个人神经不正常,或者认为此人居心不良,故意套近乎骗你的钱,于是赶紧走开,离他越远越好。2006年,北京一家报纸在大街上对路人进行了一次微笑测试,办法是让志愿者对过路的人示以微笑,测试对方反应如何。在15分钟内有65人走过,其中61人面无表情,或只给了一个淡淡的模棱两可的微笑,只有4人报以热情的微笑,其中两位是美国人。中国百姓为何笑不出来?我想,这是因为他们深受街头骗术之苦,人们躲避唯恐不及,谁还敢和陌生人搭讪。对陌生人态度冷漠和提防心理折射出中国社会的信任危机和不正常的人际关系。 


美国良好的社会风气表现在生活的各个角落。我们有一次住旅馆,早晨外出时,服务小姐正好推着卧具车走到我们房间门口,她开口就说:“祝你们今天玩得愉快”,服务小姐的一句话让人感到心里暖乎乎的。在超市,收银员打出的账单上,除了商品名称和价格,下面还有一行字:“你在这里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是说你来这里不虚此行,愉快购物,短短一句话给使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还有一次,我跟着儿子去专卖店买手机,柜台前接待我们的一位男服务人员并不急着介绍产品,而是先问了一句“今天过得好吗?”热情友好的问候立即拉近了店主和顾客的距离,使你还没看手机就对这家专卖店产生了好感。


在人际交往中,美国人对“谢谢”一词毫不吝啬。当得到别人帮助或服务时,会随口说一声“谢谢”,高官、老总对手下员工也是如此;丈夫帮妻子脱去大衣,妻子会说“谢谢”;妻子做的菜很可口,丈夫会说“谢谢”;父母和子女之间也常听到说“谢谢”。


美国人挂在嘴边的另一句客套话是Excuse me(“对不起”的意思),用于要走开、插话和表示异议等场合。比如,你不注意挡了人家的路、人家想请你让一让的时候;有人在电影院放映厅从你座椅前通过、在你面前咳嗽或打喷嚏、向你问路或打听事、在你讲话时插话或是不同意你的意见的时候,都要说声Excuse me;两个人发生了小摩擦,互相道声“Excuse me”就可当场化解矛盾。Excuse me只是表示礼貌和对别人的尊重,并非表示自己真有什么过错。sorry虽然也是“对不起”的意思,但表示承认自己有过错并向人家致歉,所以不常听美国人说I am sorry。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外国移民在美国开车出了点刮蹭事故,责任本来在对方,可这位老兄当场就向对方说了声“sorry”。在法庭调查责任时,对方咬定这位外国移民曾向他表示过sorry,承认是自己的责任。这位老兄无言以对,结果打输了官司。


美国和欧洲国家一样,有尊重女性的传统习俗,所以在社交等公开场合,男人们都能礼让女性,爱护女性,如进门、入座和上下电梯等,都是女士优先。欧美国家为何尊重女性?一方面可能受欧洲中世纪骑士风度的影响,一方面可能是源于对圣母玛利亚的尊敬。由于美国是一个开放国家,男女之间的交往没有多少忌讳,约异性朋友和同事出去吃饭、看电影等,不一定说明有恋情关系。如果中国人这样做,说明双方关系已非同一般了,即便出于正常友谊,也会惹出一大堆绯闻来。

2. 方方面面看文明
美国的社会文明不仅表现在待人接物的礼节上,还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里谈谈本人感触最深的几个方面:
一是文明排队
排队在大家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我看到,美国人排队秩序井然,可归纳为“五不”:不贴身、不越线、不加塞、不扎堆、不穿越。我在美国常常在超市排队付款和办其他事情,发现人们都是一字站排,彼此间保持一定距离,有一米线的地方绝不超越。有一次我们去电影院门口买电影票,前面的人买票时,后面的人站在一米线外等候,前面的人离开后,后面的人才走近窗口。我们刚买完票,来了几个妙龄少女,她们又说又笑,但都规规矩矩排队购票。可以说,自觉排队已成为美国人的行为文化。


看看我们中国人排队,上面提到的“五不”,很多人没有一样能自觉遵守。有人为了节省自己的时间,厚着脸皮加塞。越线行为不仅不文明,还让人提心吊胆。有一回我在北京住家附近工商银行营业厅办取款业务,总觉得身后有人,扭头一看,发现是一名青年人站在我右后侧不远的地方,看着我取款。我不能断定他是有意偷看我的取款密码,但起码给取款人造成了心理上的威胁,这种事情恐怕大家都有切身体会。


二是遵规守法
美国是个法制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大家都按法规办事,而且好多事情订有合同或契约,双方签字,共同执行。如果违法或违反承诺,由法庭按规定处理,没有情面可讲,用不着互相扯皮,也不搞“下不为例”。在中国办事是人情大于法,契约和规则意识淡薄,对违反法规的行为,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找关系通融一下,结果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法规虽有,形同虚设。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本来并不复杂,大家只要按规则办就行了,但就是行不通,因为总有那么一些人习惯我行我素,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中国人的一些生活陋习难改,也是这个原因,比如随地吐痰和到处大声喧哗,已成为中国社会的顽疾,损害了中国的国格和人格。欧洲酒店业发起的一项全球游客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游客的国际形象位居倒数第三,这对于享有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美誉的中国来说,简直是莫大的讽刺。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认为,中国人的这些毛病看似道德问题,实际上是对公共空间的漠视。 


到过美国的人都有一个共同感觉:美国汽车很多,但行车秩序不乱,交通事故较少。我想,问题的关键是绝大多数开车人具有良好的“车德”,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主动礼让行人,行人也大多能按规则横穿马路。在“车德”方面,中国和人家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2006年年底某省电视台对开车人礼让行人的情况对交警和行人做过一次现场调查。值勤交警说,行人通过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时,过往车辆很少主动减速停车,有的司机见行人要过马路,不但不减速,还居然鸣笛加速通过。有一次,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主持人在列举了开车十大不文明的行为后说:“今天我们要推出一个‘车德排行榜’,看我们国家车辆保有量最多的10个城市,到底哪个城市的市民对司机车德最有意见?”调查结果显示,司机车德肯定率最高的是苏州,但也仅有33%,第二是北京,为31%,第九是成都,为10%,最后一位是郑州,为0%。


上面的数字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20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并没有带来国民素质的同步提高。


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国家最高领导人出面倡导“八荣八耻”。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还颁布了对不文明行为的警示和处罚措施,如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制定了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公约和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北京市将每月11日确定为自觉排队日,规定随地吐痰最高罚款50元;上海规定随地吐痰被处以200元以下罚款,乱扔废弃物处以100元以下罚款等。这些举措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一个国家借助行政指令纠正和规范人们的行为,说明国人自我约束力的群体性缺失,光靠自觉已经不能解决问题。


三是遵约守时
美国人做事讲求效率,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大多数人每天都有一个时间表,所以赴约办事比较准时,因故不到或改期必须事先通知对方,无故失约和迟到视为无礼。比如,美国人说某项活动9点开始,应邀参加者应提前几分钟到场,但听说当地一些华人爱踩着点赶场,人虽然到了,但活动已经开始,令组织者或召集人心生不快,难怪美国人讥讽华人是按“中国时间”行事。


在中国国内,问题就更严重了。如果通知9点开会,自觉者肯定准时到场,但开会时间到了,人们还在哩哩啦啦地进会场,不等上十来分钟,别想开会。越是这样,与会者越不着急,因为去早了也没用。再比如,中央电视台一频道通告晚上7点55分开始播放历史连续剧《贞观长歌》,你如果当真,按时坐在电视机前等待开播,准会上当。7点55分确实开始了,但开始的不是连续剧,而是长达7~8分钟的令人生厌的商业广告。这种做法说轻点是不遵守时间,说重点是愚弄观众。


四是诚信为本
美国虽然是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国家,人们的商业意识十分强烈,但大多数人为人做事讲求诚信,尊重他人权益。写到这里,我想起了新华社驻洛杉矶记者于大波采写的那个讲述华人抢购食用油的故事:一天,一家商场搞促销,平时2.5美元一瓶的食用油,花5美元可以买4瓶,不过商家规定每人只能买4瓶。促销活动当天,不少华人不仅自己赶来抢购,而且呼朋唤友,有的华人一次买了4瓶后返回去继续购买,结果食用油很快被“洗劫一空”,很多晚来的美国白人扫兴而归。可悲的是,这些贪小便宜的华人明明侵害了他人利益,还讽刺说“美国人就是笨”,对自己的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美国人按游戏规则办事,不搞投机取巧,是为规则诚信。


美国加州“26”电视台2006年7月12日报道说,沃尔玛公司2003年以来出售办公桌椅76万张,但近来发现椅子扶手有质量问题,容易断裂,存在危害人身安全隐患,于是通知购买者到商店退货。美国商家视顾客为上帝,以货真价实的商品和服务吸引消费者,极少出现坑害和欺骗顾客的现象,是为商业诚信。


一天,我们全家在赌城拉斯韦加斯的一座天桥上拍街景,拍完后转身就离开了,刚走出几步远,就听到身后一位女士用英语喊道:“这是你们的背包吗?”我们回头一看才想起我放在地上的那个装有护照和银行卡的黑背包。我们连忙致谢,多亏遇到了拾金不昧的好心人,否则,丢了护照和美国签证,麻烦就大了。第二天,我们在旅馆下面的休闲水池旁散步,只见这里人山人海,有的游客泡在水池里,有的躺在池边晒太阳。我看到,一名美国男子把自己的手机扔在池边的铁床上就下水了,而且没人帮他照看,我猜,这是因为他相信他的手机不会被人偷走。这两件事使我感触颇深,多次和亲友提起。美国人这样做,是为做人诚信。反观中国,不少人做事缺乏起码的诚信,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坑蒙拐骗,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我们大家想必都尝到过被蒙骗的滋味,有的还曾深受其害。天津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在市邮局举办的“到邮局交话费月月得奖有机会”的活动中,2006年产生了4个特等奖,其中3个为4999元现金的奖品竟然无人认领。由于社会上各种假借中奖信息制造的骗局越来越多,致使天津市民对“中奖”信息不敢轻易相信,邮局工作人员反复劝说也无济于事。这个例子说明,在当今中国社会,由于假冒和欺诈防不胜防,广大民众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对许多事情都要打一个问号,即便是真的,也谨慎以待,生怕中了圈套,正可谓一朝被假骗,真的也当假。


五是助人为乐
有一天,儿子开车拉着我们全家外出旅游时,把车停在路边从汽车后备箱的手提冰柜里取饮料。车刚停稳,一辆小轿车在我们左侧停了下来。儿子见状忙摇开车窗,听到那辆小轿车的司机问道:May I help you?(需要我帮忙吗?)儿子回答说:“不需要,谢谢您”。那位司机朝我们笑了笑又上路了。原来,他看见我们停车,以为我们的车出了故障或有什么紧急事情需要处理,问我们是否需要帮忙。据儿子介绍,美国人就是这样,愿意助人,而且特别热情。比如,你上街问路,对方会耐心回答;你有困难向人求助,对方不会置之不理;你出门在外面,半路上想到某个住家、某个机构去喝口水或借用卫生间方便方便,主人会欢迎你入内,不会因为你是陌生人而将你拒之门外。


我们到美国后,儿子提醒我,在公共场所开门关门时要看一看身后有没有人,如果有人紧跟在身后,一定要把门手扶住,等后面的人接手后再把手松开。我注意到,美国人都这么做,没有人只管自己不顾别人。虽然这是小事一桩,但给人送去的却是关爱和温暖。在我们中国,帮别人扶门手就不是都能做到的了,而且我们经常看到,前面的好心人扶着门手让后面的人通过,但有人并不接手,心安理得地从扶门人面前通过,连声“谢谢”也不说。


六是处惊不乱
一般人都会以为,在纽约世贸大厦2001年9月11日遭到恐怖袭击的时刻,大厦里的人都会自顾自地争相逃命,但实际情形却出人意料。新华社驻洛杉矶记者于大波的报道写道:美国9.11恐怖袭击发生后,被困在纽约世贸大楼的人们面前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从楼梯迅速逃离。他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清楚,谁先一秒钟逃脱,谁就多一分活下来的希望,但却没人争先恐后逃生,而是按着顺序、排着队往下走,秩序井然。不然的话,势必造成混乱,互相挤踩,那最后的死难者人数恐怕要多得多。


看了这则报道,我思忖良久,这种事情假如发生在别的国家,会是什么后果?且不说中国,我在这里举一个发生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的真实故事。前几年我在明斯克采访时,看到一个地铁站进出口处的两边墙上贴着一些青年人的照片,照片下方是生平介绍,四周摆放着一束束鲜花,只不过有的鲜艳夺目,有的已经枯萎。我一打听才知道事情的原委:两年前的一个上午,一群青少年正在站前广场参加集体活动,突然间,天空阴云密布,继而狂风大作,下起了冰雹,人们在惊慌之中拥向地铁口,因为人多道窄,造成挤撞,前面的人摔倒了,后面的人踩压而上,如此“前仆后继”,造成数十人伤亡。


2003年8月14日发生在纽约的“世纪大停电”故事和世贸大厦遭恐怖袭击事件同样感人。一位身临其境的华人描述道:那次停电时正是下班高峰,结果地铁停驶了,灯光没有了,大街上汇成了人的海洋,可人们没有喧闹,没有抱怨,没有惊慌。在公交车站,大家排队上车,看不到拥挤。附近大街上的小商贩起劲地兜售蜡烛、手电筒等物,但没人乘机抬高物价。天色暗将下来,有人在马路上拦车,凡顺路的,绝不拒载。一辆警车开到跟前,拉上一对母女飞驰而去。我好不容易走近了儿子的大楼,借着烛光开始爬楼梯。每个楼梯口都点着蜡烛,还有人用手电筒帮助照亮。路过每一层都有不相识的人出来打招呼,有人还拿出饮料或请到他们家喘口气。


美国人这两个处惊不乱的故事令人感慨万千,让我这个来自遥远东方的中国人在美洲新大陆看到了“人之初,性本善”。



文章来源:孙占林的新浪博客

点击排行
关闭 在线客服
咨询热线:
86-13818114320
USLawChina微信
扫一扫 咨询更便利
跨国 搬家 迁厂 货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