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国人好打官司
美国是世界上立法最多的国家,去过美国的人大概都有耳闻目睹:美国人好拿法律说事,动不动就对簿公堂。这是因为美国事情无论大小,都有法律做依据,说美国法律条文多如牛毛,一不小心就会违法,此话一点不假。
在中国司空见惯的事情,在美国说不定触犯了法律。比如,父母打孩子是违法的,因为在美国人的伦理观念中,儿童不属于父母所有,而是社会的公有财产,是未来的纳税人。因此,父母打孩子,轻则可能被剥夺监护权,重则会被送进监牢;父母把不满14岁的孩子独自留在家中,自己外出旅游,是不允许的,司法人员会指控你有遗弃或危害儿童的嫌疑。
在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被看作违法的事情无处不在:汽车没上保险,违法!擅自对他人财产拍照,违法!未经允许进入私人宅地,违法!向不满16岁的少年出售香烟、向不满21岁的青少年出售白酒或允许他们进赌场,违法!你将房屋出租给他人后,冬天房间温度达不到标准,违法!同行间为了停止竞相削价的恶性竞争,商定了一个统一的价格,违法!房屋主人没及时清扫门前雪而导致过路人滑倒受伤,或因门前路面不好而有人摔伤,违法!商店出售的龙虾不到一磅重,也是违法!即使是平常言谈话语,一不留神也会掉进法律的陷阱。据说有一个中国访美代表团的成员不顾导游警告,在酒店随意吸烟。酒店经理决定依法对其罚款200美元,这位烟民想塞给经理50美元私了,没想到经理大人满脸严肃地说:“您这是行贿,罪加一等”。为了不把事情闹大,这位中国老兄只好乖乖认罚。
凡是违法的事情,别人有权对你提起诉讼,让你吃官司。涉及到自身利益的事情,一些人自认为有法律保护,有时就特别较真,甚至残酷无情。例如,1992年,一名16岁的日本留学生前往美国朋友家参加鬼节聚会,无意中进入了别人的院内。房主人警告他站住,否则就要开枪,但日本学生没听懂他说的英语,仍继续往里走,结果真的被当成歹徒枪杀了。根据美国法律,在这种情况下开枪者无罪,日本人怎样抗议都无济于事。
美国既有联邦法,又有州法,因为各州都有自治权和立法权,而且各州法律不尽相同。例如,加州禁止在公交车上吸烟,而相邻的俄勒冈州就无此禁令。所以从加州开出的长途汽车进入俄勒冈州时,有烟民乘客情不自禁地喊道:“我们自由了,可以吸烟了!”
美国被认为是地球上最爱打官司的国家。难怪有人说,新移民到美国要适应美国国情,学会保护自己,不要怕被告,也不要怕告人。确有一些美国人打官司成癖,有的纯粹是借打官司敲竹杠。比如,2006年11月,一名叫吉斯林的男子向联邦法院起诉篮球巨星科比,说去年11月在湖人队同灰熊队的比赛中,科比下场时曾用胳膊肘向他猛击。为此,他提出向科比索赔7.5万美元。
打官司离不开律师,爱打官司的美国有一支庞大的律师大军。美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6%,而美国律师人数却占世界律师总人数的70%。每400美国人中就有一名律师,律师比例之高为世界之最。一位老华侨说过,在美国生活有三样东西不能少,一是律师,二是牙医,三是修车工,而且都不受经济衰退的影响,是长盛不衰和最吃香的行业。
2 美国人怕生病
生活在美国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看病贵得出奇,所以很多人怕得病,尤其是那些中低收入家庭成员和无力购买医疗保险的人。
在美国看病,贵得让人瞠目结舌。挂号费50~70美元(约合人民币380~530元),打一针200美元,开两片药三四百美元,住院临床观察一天最低500美元,小孩生病住两天院要一两万美元,做个阑尾手术5万美元,孕妇到医院生孩子也要花近万美元。所以,在美国没有医疗保险最好不要去医院。美国牙科门诊收费更高,检查一颗牙60美元,拔一颗牙500~1000美元。有一位中国老人要拔3颗牙,镶一副假牙,医生开价6000美元。一名中国女士想做牙齿美容,要求把几颗四环素牙恢复原色,再拔掉一颗病牙,一家台湾诊所要价8000美元,等于她两个月的税后薪金。她考虑再三,最终还是决定等以后回国再说。确实,美国人把牙齿看得非常重要,许多人想通过漂白、镶饰、矫正和洗牙等手段让自己拥有一口健康洁白的牙齿,绽放出更多灿烂的笑容,但对于并不富裕的人来说,简直是一种负担不起的高消费。
有报道说,美国人的年均医疗费用高达5000美元,是其他发达国家的2.5倍,但美国人均拥有的医生、看病和住院次数却少于多数发达国家。因为医疗费用昂贵,人们的医疗保险也是水涨船高。高额的医疗保险开支已成为雇主(用人单位)的沉重负担,许多实力不济的小公司在招聘员工时先把丑话说在前头:本公司不给员工买医疗保险。在美国,一般用人单位承担员工的绝大部分医疗费,员工本人只需缴纳医疗费的10%~20%,但这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美国是少数几个没有将全民纳入医疗保险的发达国家之一,目前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的人还有4500万,不到万不得已,这些人不会迈进医院的门槛。但这些买不起医疗保险的贫困人群得了病可以去免费的公立医院,交50美元挂号费即可看病。公立医院的设施差,服务差,等候时间长。最怕去医院的还有到美国探亲旅游的来自不发达国家的外国人,所以每个临时来美的中国人都带着一大堆小药,有个头疼脑热的,可以自己解决,但若有了大病,得赶紧回国。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在卫生保健方面的支出也是最多的,但它的人均寿命却不及其他富裕国家,近20年来在世界寿命排行榜上的名次已从第11位降至第42位。美国白人的平均寿命为77.9岁,而黑人为73.3岁,其中黑人男性仅为69.8岁。美国人的寿命缩短,首先应归咎于昂贵的医疗保险。4500万人因无力购买医疗保险而成了疾病侵袭的重点对象。美国持续升高的肥胖率(近1/3的美国人存在肥胖问题)是对生命造成危害的另一重要原因。
美国虽说是高效率国家,但去医院看病却费时费力,程序烦琐得让人难以置信。病人进入诊室后,会有一位和蔼可亲的护士先给你量血压,量身高,量体重,简单询问病情,按照你的医疗卡从电脑里调阅你的病例,然后将你领进医生的专门诊室。见到病人后,医生主动握手,并做自我介绍,自然少不了说“见到你很高兴”。这里的医生一般都很尽职尽责,把病人看作朋友,先不说他们的医术如何,光是看对病人的态度,足可让你感动一阵。
一般人看病都有固定的医院、诊所和指定的医生。有意思的是,在美国不像中国等国家那样,有了病可随时去医院,而是要提前预约,让你等两三天是常有的事,着急也没用,所以患者经常因得不到及时治疗而耽误了病情。当然,看急诊是例外,如果是危重病人,还可拨打“911”
电话叫救护车。无巧不成书,这个电话号码和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的日期“不谋而合”。不过,美国近来出现了一批“快餐式”诊所,患者在那里看病就像吃快餐一样方便快捷,平均等待时间仅约15分钟,而且比正常价格便宜两三成,周末和晚间照常接诊。“快餐式”诊所的最大局限是医务人员大多是护士,医疗水平受到质疑,而且这种诊所主要提供感冒、炎症和晒伤等轻微病症的医疗服务。预计到2008年底,美国这种诊所将增加到2000家。
美国实行的是高度市场化的医疗体制,医院机构以私立医院和私人诊所为主。美国的医疗保险体制分为公私两大块。大部分人参加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私人医保,少数人参加由政府提供的社会医保,全国共有约85%的人参加各种形式的医保。私人医保又分个人和全家两种。单身者只需购买个人医保,有家室的人可购买家庭医保,而且一人购买,惠及全家,但医保费也相对较高。
据说,由于医疗制度上实行严格的监督机制,美国极少出现医院吃药品供销商回扣和医生开大处方对患者过度治疗的腐败现象,这种违规行为一旦被查出,医生的行医资格将被取消。
3 美国人爱搬家
搬家是人们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但像美国人那样爱搬家的并不多见。有调查显示,美国人是更换住宅次数最多的族群之一,平均不到10年搬一次家。
现在有2/3的美国人拥有属于自己的住房,远远高于欧洲人的40%的私有房占有率。美国房地产是国家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发达而完善的房地产市场为美国人换房搬家创造了前提。
美国人喜欢搬家的原因多种多样:近70%的人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部分人因为工作地点变动,到离工作地点较近的地方重新安家。对美国人来说,时间比金钱更宝贵,因此不愿把很多时间耽误在上下班的路上;一些望子成才的家庭都想让孩子到教学质量高的学区上学,以便为日后考取名牌大学做准备,为此争相到好学校附近买房或租房居住。比如,加州圣何塞市西面的库珀蒂诺小城有一所全州有名的私立高中,虽然收费很高,但仍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听说有的家庭不等孩子初中毕业就在这所学校附近租了房,至少要陪孩子在这里度过4年的高中生活,所以该地的房价总是居高不下;还有就是为了进行投资而购房搬家,把原有住房出租或出售,通过房屋增值而获取利润;当然也有因为房屋翻修而暂时移居别处的。应该说,美国人搬家多半是因为工作的变动:首先,企业的兴建、破产、兼并和转产往往造成员工的流动;其次,美国人经常跳槽,另谋高就,很少有人在一个地方长期固守,“在一棵树上吊死”,除非这位老兄无其他选择或在此地因享受优厚的待遇而不愿离开;第三,如果被雇主解雇,就必须走人,走人就可能搬家。
美国人一到搬家就淘汰很多东西,如旧家具和旧电器等,有点毛病或不喜欢的统统扔到公共垃圾房,不富裕的人家则时常把值钱的东西在网上甩卖,等购买者前来取货。
美国没有户籍概念和中国式的户籍制度,人们可以在全国自由求职和选择居住地。美国人也没有专门的身份证,买飞机票、住宾馆和办其他事情,只要出示成年人都有的汽车驾照和信用卡即可。这种自由迁徙制度为人们在全国找工作、安新家、寻求更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美国不实行户口登记制度,只进行公民出生和死亡登记。
4 美国购物印象
我在美国呆了几个月,常去逛商场。美国商场给我留下了良好印象,现将最深刻的几点记述如下。
印象一:退货易如反掌
顾客买了东西,有正当理由去退货,这很容易理解。但在美国,没有正当理由也能退货。儿子在超市买了一套音响,半个月后发现中国同事家的另一品牌更好,不仅功能齐全,而且物美价廉,于是他决定去超市退货,然后买同事家的那个品牌。我担心不是质量问题,商家可能不给退。儿子很自信地说:“不会的,这里退货不像中国那么费劲,只要有发票,东西完好无损,商场二话不说,马上退货,没什么理由,不想要了就是理由”。我为了看个究竟,跟儿子一起去退他买的音响。超市工作人员接过发票,瞧了一眼,然后打开音响包装,简单看了看,什么也没说就把退货款打入了儿子的信用卡,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我对此有些纳闷,工作人员为何不仔细检查一下商品有无损坏就退货呢?儿子说,那是因为商家信赖顾客,但如果发现你把损坏的商品拿来退货,做损人利己的事情,那你在这家商场的信用就没有了,以后再来退货就困难了,极少有人干这种损人利己的事情。
美国一般商品可在半年内退货,时间最短的不超过30天,但大部分食品例外。在世界最大零售商沃尔玛的一家连锁店,进门左侧是专供退货的柜台,我每次逛沃尔玛都看见有人推着购物车在这里排队退货,而且从未发现有顾客和商家为退货而发生争执。我经常去儿子住家附近的超市买食品,购物单的下方写着一行字:鲜鱼、肉和冷冻食品在售出当天可以退货。食品也能退货,令人难以置信。因为美国商家的退货规则十分宽松,所以人们都有保存购物发票的习惯。可也确有一些人,尤其是那些来自国内外的穷学生,专门利用规则占商家的便宜。比如,有人买来的电器、渔网等用了半年,也拿去退货;运动衫穿脏了,洗一洗又退给商家;有人上半年看从这家商场买的电视,下半年又换了另一家商场的,实际上是不花钱看电视。这种人自以为精明,其实是在拿自己的信誉和人格做赌注。商场服务小姐也真有涵养,对任何一位退货者,都是微笑服务,而且还说欢迎下次再来。
印象二:商品“99”标价
我在美国逛商场时发现,里边的商品,不论用的还是吃的,商品价码的末端一般都有一两个或三四个“9”字,如0.99元,1.19元,5.49元,,2.99元,15.99元,299元,1999元等。本来再加一分或一元就是一个整数,既好记又好算,但商家标价偏不这么做,不要整数要99。原来,商家是在和消费者玩心理游戏,也就是运用数字的魔力,让消费者对商品产生“便宜”的感觉,从而诱发购买欲。人们在地上见到一分钱可能不会去捡,但如果商品价格压低一分钱出售,就会留住更多人的目光。据说,一件标价99.99元的商品要比标价100元的同样商品的销售数量多得多。难怪圣何塞有一家华人大型超市起名为“九九”超市。
印象三:打折促销不遗余力
美国商家为了推销商品,长年开展形形色色的促销活动,很多商品的上方都有一个打折提示牌,少的打8~9折,多的打4~5折。我在一些繁华街道多次看到一名大个子黑人推销员扶着一块一人高的招牌,站在车流不息的马路旁做促销宣传,实际上是在做活人流动广告。招牌上写着商家名称、商品名称和价格、打折幅度和期限。但声势更大的推销阵地是电视和报纸等媒体。打开电视,随时都可看到主持人或商家代表在不厌其烦地推销商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美容和减肥广告宣传,一个人在美容和减肥前后,形象大变,判若两人。
平时打折还算不了什么,最有刺激性的减价促销是在每年11月的感恩节。感恩节过后的第一天,各商家都要进行特价优惠促销活动,推出什么“跳楼价”和“折上加折”价,甚至免费赠送。因为打折商品数量有限,所以每到这天拂晓,许多商家便开始“摸黑”营业,想买便宜货的顾客在商场门前排起了一字长蛇阵,有人头天晚上就来排队了。大家戴着帽子,穿着羽绒服,有人还拿着凳子,带着睡袋、折叠椅或行军床,在瑟瑟寒风中耐心等待,人们把这些人叫做“早起的鸟”。等商场大门一开,人们蜂拥而入,争先恐后地抢购自己喜欢的商品。别看美国人平时斯斯文文,彬彬有礼,互相谦让,此时此刻却顾不得那么多了,将人性的另一面暴露无遗。因为人多,嘈杂声、喊叫声不绝于耳,还有人被挤倒在地,彼此发生肢体冲撞更是在所难免。这种购物方式,我无论如何不能理解。
文章来源:孙占林的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