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宝贝在“阳光年龄”,多学一些课内外的内容,以丰富知识面,但是有时孩子并不能理解父母的用心,经常“巧舌如簧”“能言善辩”讲他的一套理论,面对这种风波,看看美国老师是怎样处理的。
在儿子每天的公立英文学校之外,我为他在中文学校报名参加“After
School”的学习——就是公立学校课后至下午6:00点的辅导,包括英文阅读、数学提高班、中文、体育运动等兴趣班。其实,很多华人家长、印度家长、包括美国当地的家庭都会把孩子送到不同的“After
School”。
也许是“剥夺“了儿子玩的时间,在上周四我开车送他时,他在车里垂头丧气向我发泄他心中的不满:“你总是让我学这学那,我的英文学校老师说,我数学不用学了,为啥还上课?我都没时间玩了,我像上班一样,从早上7:30到晚上6点,每天比你和Daddy上班时间都长,有时周末还加班?日子怎么这苦呢?你体谅过我吗?”看着儿子的沮丧和厌烦,作为妈妈,心里不是滋味!用“强势镇压”反而适得其反。
于是车上看着憋着脸通红的儿子,强压心里怒火,“现在马路上禁止停车,等到学校,我们得和老师当面请假,如果你想休息一天,这是最起码的礼貌,好吗”?于是到了学校,我赶紧找班主任老师协助,打开儿子的心结。说明原委后,老师说,“没有问题,交给我处理,我来和他沟通”。看看老师的处理方式: 当老师走到车子旁,亲自为儿子打开车门,声音热情地说:“宝贝,你今天好吗?一天不见,老师还惦记着你呢!哇,帅哥抹眼泪,什么事让你感动?跟老师进教室,妈妈先回去!”我看着老师搂着儿子的肩膀慢慢走进教室。
傍晚6:00点多,我再去接儿子,儿子已经完全换了一个样,精神抖擞的见到我微笑,班主任老师向我眨眨眼,又对儿子说,“宝贝很棒,今天表现真好,回家和妈妈认真说,有哪些感受?明天见!”从老师的眨眼和儿子的表情,我立刻知道,沟通是完全成功的!
车上,儿子主动向我道歉:“对比不起妈妈,我不该和你耍脾气。但是我的老师说,爱争论的男孩是有想法的、将来是聪明男人,老师都为我的想法自豪”!
“老师说,你付钱让我学习真不容易,我不该浪费,这是不尊重妈妈的体现”。“老师还告诉我,妈妈就我这么一个儿子,当我顶撞你的时候,也是妈妈最伤心的时候,对不起”“我今天数学训练还行,作业也差不多了,老师说,学生就是学习,这是责任,每天学习新东西,挺有趣的”。
听着孩子“一口一句老师”的讲述,我发在内心感谢老师的沟通和帮助,面对“能言善辩”、有时不听话,有时甚至不明事理,老师凭着丰富的经验对孩子教育是理性的、科学的。我们很感激,在儿子这个年龄有如此好的老师,班主任早年移民美国30年多年,曾经做过校长,谙熟中美文化,谙熟中国传统、在双语教育领域里非常有经验,能把自己的三个子女教育成哈佛等美国一流的名校的大学生,我们发自内心的赏识和佩服,也感谢生活的美意
,让我们有“明”师。
如何对待孩子的“争辩”总结出来,分享如下:
一、不管几岁的孩子,有想法不要打压他(她)。
老师的观点非常正确,有思想的孩子,说明不是大脑一片空白。对家长、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反而失去了他(她)本能的特色。甚至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欣赏他的观点,取得他(她)心理的认同,让他敞开心门和老师、和家长沟通。儿子跟我“巧舌如簧”、“能言善辩”几乎常有。圣诞节前夕,家里布置圣诞树,我忙着规正圣诞树的造型,儿子一旁说:“这样太没有品位了吧”,“好吧,你来搞”我赶紧用这机会让儿子“表现”一下,他摆弄一会,看上去还真不错,于是夸奖他,“哎呦你还挺有艺术感的”!儿子漫不经心地说:“啥艺术感,这是Common
Sense(常识),你看,我不小心教教别人吧,还教错人了!去年,和他商量去参加演讲比赛,他非但不同意,还一堆理论回敬我:“低调就是腔调”不去!尽管他最后决定去参加也拿过第一名!“搞”到最后,我只能给他一句“你真酷”!作为妈妈,我需要检讨,有时打压他的结果,就是不愿意和我沟通,愿意找Daddy聊天。
二、沟通时注意时间场合,谁是主角谁是配角?
回到老师和儿子沟通的情节中,老师让我回避,实际是给了孩子面子,也给他无法放任的空间,这时老师和儿子是主角;傍晚老师让儿子亲口对我说,而自己不参与,我和儿子又变成主角,也让他从头至尾“复习一遍”。孩子觉得他得到很多认可和关爱,他哪里知道我和老师回避他的“很多沟通”呢?这使我想起,我的公公婆婆、我的爱人和我商量,关于儿子的教育问题,无论是表扬还是建议,有时要回避孩子,当我们达成一致,互相配合,孩子感觉的爱是双份的。圣诞节时,“圣诞老人”留下的“压岁钱”和礼物,当然也家长们回避孩子的另一种爱的体现了!
三、不听话,错不在听上,而在话上,即是否说了“孩子要听”的话。
这句话源于另一位善于沟通的中国博士老师,她来到美国已经20多年,谙熟少年教育,曾经被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4采访。记得我在12月份去听她的教育讲座,对“家长要说孩子要听的话”记忆犹新。现在对于孩子的教育,不能采用“强势压制”,如果强势压制,聪明都会变傻。孩子也是一个有思想的个体,有他们明辨是非的标准,就像我们在企业里,如果讲了部门员工不爱听的话,这个员工就会消极怠工,甚至影响业务发展。同理,当用爱、真诚和鼓励去沟通时,是他(她)要听的内容,他(她)就会顺心顺气地接纳,并开心去做。想想我们小时候在国内上学,哪有车接车送?哪有双语教育?哪有这么丰富的内容?哪有父母花钱读兴趣班?我都希望时间倒流,重返校园,这儿子怎么不珍惜呢?就像吃饭,总希望他们吃好吃饱,长得又高又壮。如果用这些话,去对待孩子,他会感到压力很大,不认为这是他们的责任和乐趣。
四、采取迂回政策、“曲线救国”去沟通。
家长在孩子的心目中,实际上最亲近的人,也是可以自由放任、最有安全感的“领地”,他(她)可以肆无忌惮,甚至出口不逊,有时故意不听话。如果家长理解并和孩子好好沟通,关系越来越亲近,如果家长没有良好沟通,他(她)就会感到自己像个局外人,关系越来越僵化。孩子最初的自信,是来源于家庭。但是因为这个“亲近关系”,发生矛盾时,才需要“曲线救国”外力协助,这个“外力”最好就是孩子敬畏的老师。老师和孩子隔一层血缘关系,孩子顾及面子,也会尊敬对方,这时老师用“同理心”去肯定孩子,欣赏孩子、摆事实讲道理,并纠正鼓励,尽管严格一些,作为一个“能言善辩”“渴望被认可”“要面子”的孩子,都会发自内心的醒悟。
想起不久前朋友告诉我的一个故事,有位武艺非常高的父亲,一心想把儿子教育成对社会、对朝廷有用的人,但是无论这位父亲如何严厉管教,如何用心,儿子始终心不在焉,终于有一天父亲生气将儿子撵出家门。但是父亲却“化妆”成深山武艺高强的老道,半路拦住儿子,说一看你就是未来的栋梁之才,如果你愿意,我很高兴收你为徒,这儿子立刻拜师。于是“师徒俩”苦练三年武功,将儿子培养成正果。故事离奇,道理明显,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学校、老师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
感谢老师,也是我的良师益友,在我教育孩子困惑的时候,用科学理性的方法,为我指点迷津。感谢家人,用亲情之爱,给予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空间;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欣赏过程中的“不完美”,恰恰这种“不完美”却构成了生活的“圆满”。
文章来源于:达拉斯海霞的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