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共青团真理报》一周之内就登出了两篇专访,一篇是采访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一篇是采访歌唱家兼作曲家亚历山大·罗森鲍姆。记者向他们提出的都是几个差不多同样的问题,最后一个问题是:“对您来说,更重要的是什么,是工作还是家庭?”他们两个人都是名人,而且年龄也差不多。他们的工作原则上说都是艺术,他们也都有自己的家庭。他俩甚至也没有种族出身上的差异,都是犹太人,所以不致对他们的价值观有什么影响。只是一个长在美国,而另一个长在俄罗斯。他俩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这样的,罗森鲍姆说:“我想,工作还是主要的。”而斯皮尔伯格说:“当然是家庭啦!”
在一位美国朋友的家里,我讲了这个故事,可是主人却微笑着问我是否相信斯皮尔伯格说的是真心话。我回答说:“这并没有太多的意义。”也许他正是为了讨好国人同胞的精神心理。而问题也恰恰正在这里: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心理?美国人都希望能说:“家庭比什么都更重要。”可是,这种理念在社会上还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扬,还只是作为一个目标而加以教育培养。建立一个祥和家庭的思想还只是一个广告语。电视媒体、各种“秀”都在为这一理念而努力。有一些特别节目也是有夫妇二人共同主持的。家庭问题已成为众多的连续剧和“肥皂剧”的中心题材。家庭作为一种最大的价值在儿童秀中也会被常常提起,比如在儿童节目《巴尔尼的话》中就经常说到“家庭”。
在这个节目中,卡通人巴尔尼和他那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伙伴们,每天都会玩一些新的花样,但总不会忘记提醒:最大的幸福就是有一个温馨的家庭。观众们熟悉的一个5岁小女孩凯蒂问:“巴尔尼,我可怎么办?我没有家庭啊!”“怎么会没有呢?你和谁住在一起?”巴尔尼感到非常惊奇。“和妈妈、姥姥住在一起,可是没有爸爸,所以没有家庭啊。”“那么,你爱她们吗?”“是的,非常爱。”“她们也爱你吗?”“当然啦!”说到这里,巴尔尼就会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也是电视观众们从小就应该记取的结论:“假如在你家里所有的人都彼此相亲相爱,这就意味着你有一个真正的家庭。”这个节目的片尾歌就是“我爱你,你爱我,我们共有一个幸福的家”。这支歌几乎所有的美国孩子都会唱。当我把这件事说给我的一位莫斯科朋友听时,他表示了不同的意见:“加糖的甜粥,只是一种造势的宣传。”就算是这样吧,可重要的是这种宣传正在取得效果,正在促成各种年龄段的人们的社会共识。
文章来源于:大学生家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