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论文 >>
律师介绍
attorney join in

分众传媒私有化退市 中企何以屡屡挥别纳市
浏览次数:4430    添加时间:2012/8/22    来源:证券日报

      8月13日,分众传媒宣布称,接到一份34.9亿美元的私有化要约,其中每股27美元的收购报价比8月10日公司的收盘价溢价15.5%。

  有分析师指出,分众传媒私有化将成为今年继阿里巴巴和盛大之后最大的一起中国概念股私有化交易,而如果交易成功的话,分众传媒将从纳斯达克退市,其亦将带动更多中国概念股退市。

  中概股私有化源起受内外“夹击”

  从2011年起,美国资本市场中中国概念股开始出现退市多于上市的情况,进入2012年后,更有多家中国概念股表达出私有化退市的意愿。

  自2010年至今,已经有12家中概公司完成私有化。而今年先是盛大,再到阿里巴巴,现在又轮到了分众传媒,中国概念股的私有化正愈演愈烈。而针对分众传媒,有业内人士认为,私有化并非重点,分众传媒或将重回A股市场或赴港上市。

  在美上市中国概念股退市、私有化的原因主要由频繁遭遇做空引发。

  去年11月22日,做空机构浑水(Muddy Waters)发表了一份有关分众传媒的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分众传媒电视屏数量夸大50%,并指出分众传媒只为内部人士考虑,投资者怀疑其中的现金流向。报告指出,分众传媒内部人士和他们的商业伙伴通过出售分众传媒的资产大发横财,而股东损失惨重。

  受此影响,当日分众传媒股价曾在盘中一度跌破10美元,最低报收于每股8.79美元。

  但也有分析师认为,虽然被机构做空导致投资者失去信心的原因很明显,但分众传媒在发展上也存在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分众传媒2005年7月登陆纳斯达克之后,随即开始疯狂收购。2005年10月16日,分众传媒以超过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框架媒介100%股权;2006年1月7日,分众传媒以3.25亿美元合并聚众;2006年3月21日,分众传媒3000万美元收购WAP PUSH手机无线广告运营商凯威点告;2006年8月31日,分众传媒收购影院广告公司ACL;2007年2月28日,分众传媒以2.25亿美元收购好耶。

  分众传媒早些时候,曾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注册申请书和关于二次售股的招股说明书中,没有披露由于在互联网广告领域开展多笔收购,而导致毛利率受到负面影响的事实。因此,该美国律师事务所代表在分众传媒二次售股中购买其美国存托凭证的投资者对分众传媒提起诉讼。

  中概股私有化或愈演愈烈

  据《证券日报》记者之前统计,自去年8月至今,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退市数量已达23家,其中从纳斯达克退市的有15家。46家遭遇被长期停牌或退市警告,部分中概股的市值大幅缩水。

  另有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在美上市的254家中,仅16家公司全年获得了正收益,而其余238家的收益都是以下跌告终,其中更是有超过一半的公司股价跌幅在50%以上,39家公司的股价跌幅超80%。

  受多重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中概股公司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从美国市场退市。

  曾有分析报告指出,过去中概股在美国上市被认为是“英雄”的举动,可以在行业里产生明显的品牌效应。美股市场的投资者了解互联网产业,企业可以在市场融资,风险投资也可以顺利退出。不过这些优势正在减弱。受压的股价打击了股东的利益,尤其是许多公司的高管在公司都占有大量股份。对员工的股权激励作用减弱,一些公司的股票期权未被行使,失去了对人才的吸引力。甚至股价的低迷对一些公司的品牌效应造成了影响。

  对于近期的中概股私有化风潮,有分析人士认为,分众传媒无疑将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并将激励更多企业退市,甚至当当、人人公司等热门互联网公司也存在这种可能。不过他认为,对于上述互联网公司而言,主营业务仍处于快速增长状态,企业战略并无调整压力,随着市场状况转好,其股价回调的可能性较大,并且互联网公司回归A股市场仍有较大障碍,因此,这类公司并无太大动力进行私有化。预计未来私有化的中概股仍将以小盘股及传统行业企业为主。

  另有消息指出,在此次中概股私有化的浪潮中,私募股权基金也积极参与。根据投中集团提供的分析资料显示,包括分众传媒在内,今年至今已有12家中概股宣布私有化计划。其中有四起案例有VC/PE机构参与,分众传媒背后有方源资本、凯雷、中信资本、鼎晖、光大资本等,尚华医药、千方科技、亚信联创私有化计划则分别有TPG、赛富基金、中信资本参与其中。


来源:证券日报
 

点击排行
关闭 在线客服
咨询热线:
86-13818114320
USLawChina微信
扫一扫 咨询更便利
跨国 搬家 迁厂 货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