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人为什么快乐?也许答案之一,在童年教育。
想象你是一位丹麦家长,学期末你会收到孩子怎么样的成绩单?
答案是:你会收到一份没有「成绩」的成绩单。这是《商业周刊》采访团队,实地走访丹麦小学的一项有趣发现。
丹麦的孩子交给父母的是一份「四格成绩单」,上面没有国语、数学、社会、自然的分数,也没有老师的评语,更没有排名。事实上,这份成绩单是由孩子自己或写、或画完成的,上面只有四个格子,分别是「最喜欢的事情」、「最讨厌的事情」、「最擅长的事情」以及「最希望学习的事情」。
许多还不会写字的孩子,在四个格子里甚至只用图画表达。这份四格成绩单是每学期末,老师与家长面谈的根据。重点不是成绩,而是孩子的发展、个性以及与同学的相处。
丹麦儿童教育从「人」出发,每个阶段都有清楚的重点。幼儿时期,重点在孩子适应力和社群能力的培养;年纪稍长,重心逐渐转移到好奇心的激发,训练孩子跨领域的知识运用,探索兴趣,多元认识自己。
一位丹麦受访者告诉我们:「丹麦的孩子,有作为孩子的自由,他们被允许有时间、空间玩耍,接近大自然、爬树、跌倒等等,而不是从小就逼迫他们学习技巧。」
一份丹麦政府与OECD(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合作的〈丹麦的幼年教育及照护政策〉报告中也强调,为了学习良好的社会能力,幼儿园必须确保孩子能与其它人互动,「先决条件是孩子能有开放、包容和尊重他人的心。」
养成解决问题能力,因自信而快乐
不追求高分,却有六成学生热爱数学
到了年纪大一点的小学生,教育的重点则转移到团队合作和主动探索知识。
在哥本哈根市郊的Hellerup初等学校,一群五、六年级的学生在老师帮助下,正聚精会神研究他们的「创新」计划。他们决定用「火箭」来表现创新主题,用纸张、少许金属片和氢气球做成火箭,并且发射成功。在这个六百人的学校里,学生有一半的时间坐在课堂里听讲,另一半时间利用这种计划的方式学习。
丹麦许多初等学校都用这种计划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跨领域知识。以创新计划为例,它长达四个礼拜,这群孩子每天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两点,或者在教室里、或者在图书馆研讨这项计划,每组都有一个四年级、一个五年级和一个六年级的学生,他们不是被动的听课,而是主动做实验或上网查数据。
特别的是,包括丹麦文、数学、英文、IT(信息科技)和科学等八个不同领域的老师,也打破各自授课的框架,在一旁随时协助,刺激孩子们在他们探索的主题上,可以同时吸取丹麦文、英文、数学和科学等跨领域的知识。
除了创新计划,学校也设计了「怪兽」计划和「如何活出好生活」的科学计划,也有例如「友情」等,加强学生的社会化能力。「这样的方法让他们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他们的自信,我想这解释了为什么他们可以很快乐。」Hellerup的校长克鲁.诺特福(Knud Nordentoft)说。
从中国移民到丹麦的孙少波、梁琴夫妇告诉我们,他们七岁的女儿在学校玩整天,但这些游戏设计的目的是让孩子自然而然的学习。例如某个星期的主题是非洲,老师便带着孩子们玩各种非洲游戏,讨论非洲有什么动物、有什么语言、跳什么舞、睡什么床。
丹麦的教学方式让孩子养成主动、好奇的精神,并且喜爱学习。在OECD针对十五岁学生所做的国际学生评鉴计划(PISA)中,丹麦孩子的绝对分数表现也许不是非常出色,但当被问到「我做数学因为我喜欢它」这样的问题时,有五九%的丹麦学生表示赞同,高于OECD平均的三八%。
「扎实的知识只是孩子们在学校学的基本,更重要的是学生必须兼具社会能力,擅长合作、能适应快速改变的世界,更必须是独立思考、自信的孩子。」克鲁说。
我们很好奇,在丹麦,学校是如何选举模范生的?当记者询问克鲁时,他无法想象的说:「我们没有这样的措施。我们也绝不会这么做!」原来,丹麦学校没有模范生这回事,这又是我们另一发现。
不跟别人比较,只追求自己的天赋
丹麦孩子懂得倾听心里的声音
哥本哈根大学历史学家彦斯(Jens Fabricuius Mller)认为,表扬模范生是一种「非常不丹麦」的做法,「我们反对这种做法,我们希望关心那些落后的人。因为那些已经很棒的孩子,不管在什么环境里,都可以有很好的表现。」
没有模范生,只有快乐学习的教育理念,造就了小孩子不必跟别人比较,只要追求自己天赋的文化。丹麦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长大,有安全感又自信,懂得倾听自己心里的声音。
一天下午,采访团队到了丹麦第二大城欧胡斯(Aarhus)旁的小镇。坐落在一望无际草原中的是几栋古老的米色建筑,一株三层楼高的栗子树悠然竖立在入口,散发着一种静谧的力量,这是建立于一八六六年的Testrup民众高等学校。
在这里,我们碰到了十九岁的安妮.汤姆森(Anne-Sofie Hartvig Thomsen),她高中刚毕业,来此参加四个月的长期课程,学习戏剧、绘画、宗教和说故事。「这个经验让我更准备好面对人生。」安妮告诉我们。
这里的课程分为哲学、戏剧、创意写作、音乐和公民教育五类,不考试,没有成绩。这里关心的,不是「你可以做什么?」的能力问题,而是「你是谁?」这样的大哉问。
高中毕业不急着进大学 花一年旅游或当义工来思考人生
「葛隆维启蒙的思想对我们有深远的影响。增加知识固然重要,但若一个人无法体认人生的重要,那么所有的知识都没有力量。」Testrup校长岳恒.卡尔森(Jrgen Carlsen)说。许多丹麦年轻人到了高中毕业,都像安妮一样,不急着立刻进大学,而是用一年时间,透过各种方式来思考人生,可能是旅游、也可能是做义工。
银饰公司乔治贾森的银匠麦克.伯克佛(Michael Birkefeldt)有三个女儿,他告诉我们,大女儿的志向是做演员。我们反问他会支持女儿这样的志愿吗?他说:「当然。她们必须倾听自己心里的声音,找到自己的人生!快乐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你必须要能选择自己的人生!」难道不会担心女儿浪费时间吗?「不会担心浪费时间!我只担心她们能不能得到好的教育、能不能快乐。」
这就是典型的丹麦思维。在这个不求快的社会,孩子有时间、空间、被鼓励去探索世界。如果人们问:「为什么丹麦人可以快乐?」也许答案就在丹麦人的童年教育。
银饰公司乔治贾森的银匠麦克.伯克佛(Michael Birkefeldt)有三个女儿,他告诉我们,大女儿的志向是做演员。我们反问他会支持女儿这样的志愿吗?他说:「当然。她们必须倾听自己心里的声音,找到自己的人生!快乐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你必须要能选择自己的人生!」难道不会担心女儿浪费时间吗?「不会担心浪费时间!我只担心她们能不能得到好的教育、能不能快乐。」
这就是典型的丹麦思维。在这个不求快的社会,孩子有时间、空间、被鼓励去探索世界。如果人们问:「为什么丹麦人可以快乐?」也许答案就在丹麦人的童年教育。
本篇文章摘自: 商业周刊第 1001 期
作者:贺先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