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走进现实生活
西安市不仅把文化当作一笔遗产,更懂得如何把文化经营成一份财产。
在规划建设文化项目时,他们不是简单地对遗址修旧如旧,而是在保护的基础上,把盛唐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主题,如歌舞、诗词、帝王、市井、佛道、建筑、服饰、饮食等等,通过建筑园林大师的设计,变成现实当中的景点,重新走进日常生活,成为今天的人们可以尽情享用的现代文化设施。于是,历史拂去灰尘,文化生动呈现,一下子与百姓生活拉近了距离,从而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大唐芙蓉园营建于隋唐时期皇家禁苑的遗址上,却继承并发展了我国古典建筑园林艺术,树立了“新唐风”的建筑风格。按照建设者的设想,多年之后,今天对于这些文化遗址的改造修复利用,届时也将成为历史珍藏的一部分。
如果对西安的印象仍然停留在文物古迹上,那显然是不全面的了。西安已经通晓了点石成金的文化“炼金术”,把文化由静态转化为动态,由原来的蓬头垢面而变成今日的活色生香了。
文化与经济进入蜜月期
自上世纪70年代,在以美国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文化产业一跃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文化与经济之间的互动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西安市在发展文化产业时,正是着力推进文化与经济的互动融合,创造了文化产业的盈利模式。大雁塔是玄奘法师供奉从印度取回的梵文经典、佛像和舍利的地方,文化底蕴深厚。大雁塔北广场在改造建设时,在广场周边建起了2万多平方米的仿唐商业铺面,引进餐饮娱乐企业入驻。结果,当这座音乐喷泉广场建成时,这些铺面也以最高每平方米2.4万元的价格被抢购一空,更重要的是,当地的地价也从30万元一亩拉升到300万一亩,到2009年最高达到600万一亩,增值了20倍,而土地的收益再投入于文化项目建设,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与经济的融合使文化变成可以消费的产业,能够创造巨额财富的大生意,而不再是只会寻求财政补贴的“赔钱买卖”。西安市的很多演出,都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而在这场千古传奇的大幕背后,我们似乎可以看到文化与经济这对“伴侣”也正极尽绸缪地爱恋得难解难分,在彼此的融合中各自得到发扬光大。
坚持对文化的历史责任感
在接受央视《对话》栏目访谈时,西安市副市长、曲江新区管委会主任、西安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段先念谈起大雁塔北广场落成之日,10万西安市民涌入广场的情景时,竟不能自持地一度哽咽。可见在这位主管文化产业发展的地方官员心中,深怀一份传承发扬文化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秦兵马俑博物馆,工作人员滔滔不绝地为来宾解答各种问题,其热情的讲解和丰富的学识早已超出了一般的敬业。在西安市很多干部群众身上,都能够看到这种对于文化的骄傲和执著,也许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造就了西安市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局面。
而文化产业的繁荣,更进一步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增强了文化自信。正如贾平凹先生在《大唐芙蓉园记》中所说的:“几千年来,中国从未像当今如此渴望强盛,人民从未像当今如此渴望生活的从容优雅,芙蓉园体现了大唐气象,传达着一种精神上的向往和需求。
文章来源于:http://news.sohu.com/20100826/n274476705.shtml